中山市創華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中山市東升鎮兆龍社區兆龍工業園A棟6樓
0760-88509849
0760-88509849
zschjcjs@126.com
投資了約200萬,建了1545.91平方米的檢測實驗室,結果卻一直沒有辦理環評檢測等相關手續,“未批先建”換來的只能是立即停止建設并被罰款6萬元的處罰。
日前,成都市環保局公布一起“未批先建”處罰案例,目前,涉事單位四川省某環境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已主動到區政務大廳補辦了實驗室項目環評檢測手續。
成都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這個總投資金額約200萬元人民幣,面積共計1545.91平方米的建設項目中,根據環境影響評價相關規定,應該辦理環境影響報告表,但由于該項目無法簽訂危險廢物處置協議,這家公司一直沒有辦理環評檢測相關手續。
這家公司檢測實驗室項目沒有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擅自開始建設的違法行為,已經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九條的規定。
區環境監察執法大隊執法人員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準,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并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綜合考慮該企業的違法行為情節,成都市錦江區環境保護局最后對四川省國環環境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處以了6萬元的行政處罰,并下達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要求其立即停止建設,辦理環評手續。
目前,該企業已經按期繳納了罰款,補辦了環境影響評價手續。
企業項目“未批先建”,已非新鮮事例。但成都市環保局此次曝光的這起事件的特殊之處在于,違法企業是一家環保企業,其業務范圍就包括環境影響評價,這就意味著這家第三方環保機構不僅未承擔相應的責任,還有著“知法犯法”之嫌,這個警鐘的確需要不停地敲打。
從以往的實踐經驗來看,環評領域未批先建“頑疾”并非系沒有法律規定所致。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對違反法律剛性規定的責任者沒有“動真格”,才導致了法律的規定被軟化為“橡皮筋”。有鑒于此,要讓環評責任追究真正成為治理未批先建“頑疾”的利器,從而真正發揮其呵護環境質量的功能,還必須在“動真格”方面下工夫。
成都市環保局公開曝光“未批先建”企業,本身就將對違法者產生強大的法律威懾效應。然而在解決任重道遠的環評領域未批先建“頑疾”上,還需要環保部門“動真碰硬”、企業提高守法意識,良性循環才能有堅實的保障。